光源對物體的顯色能力稱為顯色性,是通過與同色溫的參考或基準光源(白熾燈或畫光)下物體外觀顏色的比較。光所發(fā)射的光譜內(nèi)容決定光源的光色,但同樣光色可由許多,少數(shù)甚至僅僅兩個單色的光波縱使而成,對各個顏色的顯色性亦大不相同。相同光色的光源會有相異的光譜組成,光譜組成較廣的光源較有可能提供較佳的顯色品質。 當光源光譜中很少或缺乏物體在基準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時,會使顏色產(chǎn)生明顯的色差(color shift)。色差程度愈大,光源對該色的顯色性愈差。顯色指數(shù)是什么意思?顯色性是描述樣本到參考光源的顏色還原的程度。顯色指數(shù)系數(shù)(Kaufman)仍為目前定義光源顯色性評價的普遍方法。
常規(guī)顯色指數(shù)
常規(guī)顯色指數(shù)(CIE,1965)通過以下公式定義:
d1…8是在uv色度圖中參考光源和測試光源之間顏色的距離。這8個代表性顏色是和孟塞爾顏色有著一樣的光譜反射率。孟塞爾顏色(?Munsell colors)即7.5R6/4, 5Y6/4, 5GY6/8, 2.5G6/6, 10BG6/4, 5PB6/8, 2.5P6/8 and 10P6/8
作為一個參考光源,黑體色溫低于5000k的輻射體被使用,5000k以上D光源將使用代替。Ra最大可達到100(d1…8=0),這就意味著這些顏色可以完美的還原。但是其他顏色在這些光源下不需要在視覺上平等,這是一個批評的點。
特殊的顯色指數(shù)
除了常規(guī)的顯色指數(shù),還有特殊的顯色指數(shù)用于單獨顏色的評價。特殊顯色指數(shù)的公式:
在這個公式中di是參考光源和測試光源的顏色間的距離(在U*,V*,W*中)。一般來說,顯色性是關于使用的光源額外信息,表現(xiàn)的是不知道其特定的光譜情況下色彩的還原能力。想象兩個光源幾乎有著相同的色溫3200k,例如鎢燈和暖色的白色熒光燈,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光譜和能力去區(qū)分顏色,因此有著不同的顯色性。
缺點
CRI有幾個缺點是要注意的。例如只有8個顏色進行比對,使用的色空間過時了,不可以用在沒有相對色溫的光源上,并且CRI和人眼視覺沒有相關關系。只使用這一個值來描述光源的特征,這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特別是如果你想比較光源照射到物體上的顏色,就更難了。
CRI是有用的,也有著缺點,因為它不能區(qū)分一個光源下的顏色。而且即使CRI不高,也不能代表色彩還原能力差,只能說是在某些顏色上還原能力差。
用光譜的方法來代替
其他的方法去描述一個光源的特征是直接通過比較參考光源的光譜和測試光源的光譜。對于這種光譜的方法,計算幾個光譜段的功率比值(例如400-455,455-510,510-540等)并能得到品質因數(shù)。進行光譜的比較可以給出一個理想的色彩還原,但是比較麻煩。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yè)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